
其实美港通证券,普通老百姓家庭的财富主要跟两种东西挂钩,一个是股票基金这类投资,还有一个就是房子。
其中,投资理财占比其实并不大,大概15%—20%,70%都在房子上。
毫不夸张地说,房子基本上决定了一个家庭的经济水平和社会圈子。

但随着21年楼市降温,近两年,不少房企出现债务问题的同时,法拍房规模也在不断增加,为了回笼资金,开发商们疯狂打折卖房,房主们也急着出手,导致新房及二手市场一路下滑。
而房价一路下行,就像多米诺骨牌效应一样停不下来。
数据显示,到2025年8月,全国商品房平均价格比最高点降幅大概32%,部分区域降幅更大,甚远有的腰斩。
不过,随着各种扶持政策起效,房价下跌的速度已经有所放缓,所以美港通证券,现在真正让大家发愁的不是房价,而是房价下跌背后带来的三个现实问题:

第一,房屋品质问题。
市场下行,开发商只能“以价换量”来回笼资金。
但毕竟前几年拿地的成本并不低,现在市场价格降这么多,开发商按照“成本+利润的定价”底气不足,真要卖房,很多都只能亏本变现,
这种情况下,开发商怎么还可能加大投入、按照工序完成房子的高质量建设呢?
所以,只能是能省就省。
再加上现在首要目标是“保交楼”——只要交房就不错了,品质上的事很多人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所以,有一种说法是,现阶段无好房,除非今年以后新拿的地块,由于地价低,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第二,房租也开始降了。
克而瑞长租数据系统监测显示,自去年9月开始,个人房源租金便进入下行通道,已连续11个月呈下跌态势。
2025年7月,全国55城中,个人房源租金环比下降的城市超过六成,但跌幅多在3%以内。同比来看,47个城市房租下跌,其中上海个人房源租金跌幅达到11.78%。

一方面,这两年内外环境影响,担忧大家收入锐减,租房的预算变低了;
另一方面,很多囤房人房子卖不掉,干脆转出租,导致出租房源变多,租金也就被拉低了。
数据显示,2025年7月,全国55城个人房源合计新增供应量61.80万间,同比上涨12.19%,达到近三年来的峰值水平。
另外,保障性住房也在加大供应——2023年全年开工和建设保障房213万套,2024年全国计划建设筹集保障性住房170.4万套。
这类房子租金低,对普通租房市场冲击不小。

第三,越来越多人房贷还不上了。
这一波房价下跌中,最惨的还是那些在三年前高价位、高杠杆买房的人。
很多人当时连短期借贷,包括经营贷都用上了,本来想快进快出赚一笔,结果套牢了。如今为了避免违约失信,即便大幅亏损也要变现,以偿还贷款。
不过,面对市场冲击变多的现实,网上某知名大V的说法,银行现在也不太愿意走法拍流程,原因说得也很直白:
一方面,法拍房流拍率太高,很多房子哪怕降价也卖不掉。
根据纬房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40个典型大中城市,法拍流拍率超过50%的就达到31个城市,甚至还有流拍率超过80%的城市,比如贵阳、哈尔滨、呼和浩特、兰州、西宁等。法拍都难找到接盘者,银行也没法拍的积极性了。

另一方面,由于很多房子都经过几轮拍,价格折了又折,即便拍掉也根本还不上剩余贷款,银行账平不了,这个时候银行只能起诉要剩下的贷款,既然都上征信了,借款人可能就更不还了。
所以,银行跟借款人好好协商,起码还有回款的机会,能不法拍就不法拍。
根据央行发布的调研报告显示,目前近42%的家庭持有2套或以上房产,他们或多或少都有按揭贷款,伴随着房价下跌,以上3件事都是逃避不了的。
此外,与我们所有人有关的,央行还明确了一件事,央行发布的《2025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明确表态:把促进物价合理回升作为把握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推动物价保持在合理水平。
对此,行内人士预计:温和通胀,才能让经济良性循环起来。

意味着未来不到4个月的时间,物价提升是蛮大的。对我们的启示有两小点:
第一,别乱花钱。物价涨了,但你的工资不一定跟得上。日常开销肯定会变多,所以能省则省,尽量存点钱应对变化。
第二、理性看待“核心资产”。在通胀的环境下,如果没有真正能保值的资产,家庭财富其实是在缩水的。
这个时候,很多人可能想到股市,但历史经验表明,通胀初期股市往往压力较大。而房子,虽然这一轮让不少人亏了钱,但它仍然是很多人对抗通胀的重要依靠——毕竟每一次高通胀时期,房产价格都还是会跟上来的。
所以,尽管现在楼市还在调整,很多人也对房子失去了信心,但从长远看,房子依然是中国家庭财富中最主要的部分。
说白了,通缩因为它,通胀还得靠它。
诚利和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