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都讯 记者刘嫚 发自北京 入企检查频次过高、人数过多,随意检查等问题严重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节奏,增加了企业经营成本。10月13日,司法部发布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第二批典型案例钻石配资,其中2起案例均涉及治理过度检查问题,司法部表示,各级政府行政执法监督机构强化监督联动、创新工作模式,治理过度检查,保障企业安心经营。
入企检查频次过高、人数过多,行政执法监督规范检查模式
一起典型案例中,内蒙古两级政府行政执法监督机构联合监督,指导行政执法部门纠正乱检查行为。
典型案例显示,2025年3月钻石配资,内蒙古某矿业公司向自治区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工作专班反映,该公司位于某市的2个下属企业,2024年共接受市、县应急管理部门各类行政检查和指导44次,接待检查人员336人,严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工作专班对该问题线索挂牌督办,自治区政府行政执法监督局与当地市政府行政执法监督局依法共同开展监督。
两级政府行政执法监督局组成工作组,深入了解有关情况。经调查核实,企业反映问题属实,市县两级应急管理部门缺乏统筹协调,存在检查流程优化不足、能联合检查未联合、检查频次偏高的情况。市政府行政执法监督局制发督办函,责令市应急管理局立即整改。市应急管理局迅速落实,加强工作统筹,实施“综合查一次”,从源头上减少重复检查。2025年以来,全市应急管理部门对同类企业的行政检查频次较2024年同期降低33%,问题发现率提高29.6%。
司法部在阐述该案典型意义时表示,入企检查频次过高、人数过多,随意检查等问题严重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节奏,增加了企业经营成本,企业反映强烈,是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重点整治的突出问题。本案中,内蒙古自治区专项行动工作专班挂牌督办,区市两级政府行政执法监督局上下联动、共同发力,有效回应企业关切,查实存在的问题,督促相关执法部门积极完成整改,指导其制定长效举措,提升行政检查质效。该案体现了强化层级联动监督对推动执法模式优化、纠正执法偏差、规范执法部门履职的重要作用。
某生态环境局自查整改检查频次过高问题
另一起典型案例显示,根据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工作方案要求,2025年3月,湖北某市生态环境局自查发现,2023年至2024年,该局两年内对某化工企业开展行政检查75次,存在检查频次过高问题。该局主动整改,并将情况同步通报市政府行政执法监督局。
市政府行政执法监督局积极指导市生态环境局进行整改、健全相关制度,共同向该市党委、政府汇报相关工作情况。该市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针对市生态环境局自查发现的问题,推动全市行政执法部门举一反三,全面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市政府行政执法监督局按照工作部署,推动全市建立行政检查事项清单制度,整合检查事项和检查内容,落实检查计划备案制度,指导行政执法部门合并相近检查任务,推行“综合查一次”,实现一次入企、全面核查。2025年上半年,该市涉企行政检查次数较2024年同期降幅达50%,问题发现率提高了21.4%。
司法部在阐述该案典型意义时称钻石配资,本案中,市生态环境局及时自查整改过度检查问题,展现出执法部门自我纠错的责任意识;市政府行政执法监督局在做好个案指导的基础上,联合市生态环境局向市党委、政府专题汇报,以个案促规范,推动全市执法部门全面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工作,实现“整改一案、规范一地”的良好效果,为各地建立健全“党政统筹+部门联动+制度完善” 工作模式,整治执法乱象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经验。
诚利和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