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评论员 程曼诗易云达
成都天府机场的一场汽车绕圈事件,撕开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的隐秘一角。
24日,一辆比亚迪轿车在停车场内持续绕圈行驶,“车辆失控”的消息瞬间在网络上发酵,引发众人的恐慌与猜测。然而,事实真相却令人咋舌。根据警方调查通报,原来是驾驶员蒋某因长时间联系不上乘客,情绪急躁之下,故意驾车绕行,并非因车辆失控等原因。比亚迪官方也迅速发声辟谣,声明车辆无故障,并表示将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
警方通报易云达
根据现场视频,无需专业知识积累,通过常识即可判断,视频中车辆在转弯时减速刹车,而在直道时加速行驶,刹车系统一直在正常工作,在现场车辆众多的情况下,未擦碰任何其他车辆,不存在失控情况。
这场由偶然事件引发的风波,暴露出新能源领域“安全敏感”的舆论特质,更折射出行业竞争从技术、市场延伸至舆论场的暗战。新能源汽车与安全问题紧密相连,公众对其安全性能高度关注,一旦有类似“失控”传闻传出,即便毫无根据,也极易引发轩然大波,对车企品牌形象造成严重冲击。在这个信息传播迅速且繁杂的时代,谣言的滋生与扩散速度超乎想象,面对激烈的竞争,任何车企都可能在殚精竭虑钻研产品与技术的同时,还要被迫卷入舆论的冲击波。
比亚迪新闻打假办公室官方微博发文截图
新能源赛道的角逐,从来不是单一维度的比拼,技术、质量、功能、外观、售后……但任何一个维度的竞争,都应在公平的舞台下进行,而不应掺杂谣言的色彩。尤其是中国新能源汽车正在改变世界汽车格局的当下,更应呵护这来之不易的环境,让车企更聚焦于产品核心竞争力的塑造,而不应被迫浪费精力应对谣言带来的无妄之灾。
公众对车辆安全的担心无可厚非,但当谣言精准击中情绪,碾压理性声音,每次转发只会让“谣言汽车”跑得更快,带来的是全社会信任度的损耗。
当“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已成为社会隐痛,我们必须通过一系列制度来重建理性。法律应加大对造谣者的惩处力度,减少辟谣者的成本;平台需要优化算法推荐易云达,更精准推送权威信息;相关部门和企业需要快速响应,及时回应公众关注。只有让真相更快抵达,最大限度压缩谣言空间,我们才能迎来清朗的网络空间。
诚利和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