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9年万盈配资,明廷在兀良哈地区设立朵颜、泰宁、福余三卫,给予各级官职进行羁縻。
1399年,靖难之役中,朱棣借助三卫蒙古人的支持获胜。
1402年朱棣即位,重设三卫,设互市进行贸易。
1422-1424年,明成祖三次御驾亲征攻打阿鲁台,重创三卫,但三卫未放弃抗争。
1407年初,明军攻破昇龙(河内)后,继续进攻胡朝(越南短暂王朝)首都清化。
明军驻扎木凡江,准备出击。二月,明军沿江两岸击败胡军,追击至闷海口,因疫病爆发,明军移师咸子关备战。
三月,胡军集结七万大军,与明军交战于咸子关,结果胡军大败,胡氏父子逃亡,五月在奇罗海口被俘,胡朝灭亡,越南被明朝占领。
统计显示,越南有48个府州、168个县、3129500户。
展开剩余96%胡朝灭亡后,明成祖下诏称,此次行动为恢复陈氏王室,并计划在越南设官治理,以中国礼法教化越人,恢复陈氏统治。
明廷在越南设立交址都指挥使司、承宣布政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直接管辖越南。
原文赏析:
列交、贵, 威略赫焉。然弃大宁,移东胜,虑亦稍疏矣。 史略:初,太祖分兀良哈为三卫,居潢水北, 领于北平行都司,三卫敛息顺命。建文元年,太宗劫大宁兵南下,并召兀良哈之酋率部落从行。永乐元年徙北平行都司于保定, 遂以大宁分畀三卫。自广宁前屯历喜峰, 近宣府者属之朵颜;自锦、义历广宁逾辽河 至白云山, 属之泰宁;自黄泥洼 逾沈阳铁岭至开元者属之福余。朵颜于三卫最强,地形亦最险。自是防维单外,诱导北兵,连属东夷,渐萌窥伺。又是年议者以东胜孤悬难守,乃移左卫于永平府,右卫于蓟州遵化县。河南沃野,遂成弃壤,他日边衅纷纭,盖肇于此也。【译文】明朝的列位君主,他们对外展示威严和谋略,表现出强大的影响力。
但在放弃大宁(内蒙古赤峰),将东胜(内蒙古托克托)移走这一决策上,他们的考虑似乎稍显疏忽。
《史略》记载:明太祖曾经把兀良哈分为三个卫,他们居住在潢水的北边,归属于北平行都司管辖,这三个卫都顺从地遵守命令。
建文元年(1399年),明太宗劫取大宁的兵力南下,并召集兀良哈的首领带领他们的部落随行。
永乐元年(1402年),北平行都司被迁移到保定,于是大宁被分给了这三个卫。
从广宁前屯经过喜峰,靠近宣府的属于朵颜;
从锦、义经过广宁跨过辽河到白云山的,属于泰宁;
从黄泥洼跨过沈阳铁岭到开元的,属于福余。
朵颜在三卫中最为强大,地形也最为险峻。
从此之后,边疆的防御变得单薄,他们诱导北方的兵力,联合东夷,逐渐开始窥视明朝的领土。
同年,有人议论说东胜孤悬在外难以防守,于是把左卫迁移到永平府,右卫迁移到蓟州遵化县。
黄河以南的肥沃土地,就这样被放弃,以后边境的纷争,大概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宣宗当宁,复废交址, 史略:先是,交贼黎利复叛, 宣德初遣军进讨,败绩于茶笼州。 既而大发兵讨之,皆败绩。 会黎利请抚,朝议以损威弃财,于计非便,遂许其请,命诸将班师,所建官吏亦皆北还。黎氏遂据有其地。 又弃开平, 史略:宣德三年议者以大宁既弃,开平悬远难守,因城独石,徙置开平卫于此, 弃地三百余里。遂失滦河、龙冈之险, 而边陲斗绝矣。【译文】明宣宗在位时(1426-1435年),又放弃了交址。
《史略》记载:先前,交趾的贼人黎利再次叛乱。
宣德初年(1426年),明朝派遣军队去讨伐,但在茶笼州遭遇了失败。
之后,明朝又大规模发兵讨伐,但都遭遇了失败。
恰逢黎利请求和谈,朝廷商议认为损失威严和财物并不合适,于是同意了他们的请求,命令军队撤退,所建立的官吏也都北返。
黎氏于是占据了那片土地。
此外,明朝还放弃了开平(内蒙古多伦)。
《史略》记载:宣德三年,有人议论说既然已经放弃了大宁,开平又孤悬在外难以防守,于是就在独石城建立城堡,把开平卫迁移到那里,放弃了三百多里的土地。
这样,明朝就失去了滦河、龙冈的险要之地,边疆的防御也就此断绝了。
端倪解析:
在靖难之役期间,大宁的兵力受损严重,补给严重不足,已经无力再继续承担守边的重任。
此外,明朝在永乐时期进行了大规模的内迁,导致山西行都司的边防空虚。
明朝在靖难之役后将大宁都司内迁,以感谢在靖难之役中帮助朱棣的兀良哈部,兀良哈人就顺势进入大宁等地住牧。
在明朝放弃大宁和东胜的时期,蒙古人并没有在这些地区设立大规模的驻军,因此明朝没有感受到强烈的军事压力,也就没有必要在这些地方投入大量的军事资源。
朱棣在靖难之役后登上皇位,为了削弱藩王的实力,他选择将手握重兵的藩王军队内迁,这也是他放弃大宁的一个原因。
明朝设交趾布政使司二十年后,明宣宗朱瞻基决定放弃安南。
朱瞻基认为,交趾的局势,仁宗皇帝当年就与他谈论过,他和父皇觉得当年之所以讨伐安南,全是因为胡季犛篡位,朝廷不得不有所作为。
后来仗打完以后,实在因为找不到陈氏子孙,朝廷才直接统治安南故地的。
现在安南内乱,正是因为朝廷没有贯彻当年的宗旨。
加上维持在安南的军事行动需要大量的财政支出,这对于明朝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安南地方的反抗力度很大,明朝在安南的统治遭到了强烈的抵抗。
明宣宗朱瞻基在位后,开始对整个大明江山进行调整,他决定放弃越南,将驻守在越南的军队召回,以增强北方的防御力量。
1368年,朱元璋派徐达攻入元大都(北京),元惠宗逃往漠北,称“北元”。
捕鱼儿海之战后,蒙古分裂为鞑靼、瓦剌和兀良哈三部。
1409年,明成祖朱棣派使者郭骥出使鞑靼,被杀,朱棣决心亲征漠北。
1410年,朱棣率五十万大军,追击鞑靼可汗本雅失里,大败其军。
鞑靼向明朝进贡马匹万盈配资,阿鲁台被封为和宁王。
到朱棣第五次北伐时,已经是1424年,六月大军抵达答兰纳木儿河,追击未果。
七月朱棣就病死在榆木川,他想不到的是二十五年后,就爆发了土木堡之变。
原文赏析:
既又北逐亡元, 史略:永乐八年,亲征蒙古余裔,至斡难河以北, 俘获而还。十二后,北征瓦剌, 追败之于土剌河, 乃班师。二十年,复征蒙古, 获其辎重于杀胡原, 乃移师征兀良哈, 大破之于屈裂河。 二十一年,复征蒙古。 明年,复北征,至答兰纳木河, 不见敌而归。盖五出塞北,穷追伏影,千乘万骑,勒铭殊庭,自古帝王未有之烈也。【译文】向北驱逐元朝的残余势力。
《史略》记载:永乐八年(1410年),明成祖亲自出征蒙古的残余势力,一路打到斡难河以北,捕获并俘虏了许多敌人后返回。
永乐十二年(1414年)以后,再次北伐瓦剌,在土剌河追击并打败了他们,然后班师回朝。
永乐二十(1422年)年,朱棣又出征蒙古,在杀胡原缴获了他们的军用物资,然后移师征讨兀良哈,在屈裂河大败敌军。
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朱棣再次出征蒙古。第二年(1424年),再次北伐,到达答兰纳木河,但没有遇到敌人就返回了。
总计五次出塞北伐,穷追不舍,出动千乘万骑,在异域刻下铭文,自古以来没有哪位帝王有这样的功绩。
南平交址, 史略:初,安南黎季犁弒其主陈日焜而代之, 永乐元年表请署国事,诏封其子苍为安南国王。明年,老挝送陈天平来朝, 诏诘季犁,季犁诡请天平归国。四年,天平还入境,季犁贼杀之于芹站, 并害使臣,因遣朱能等进讨。 五年张辅等至交州,屡败贼兵,寻大破之于富良江, 穷追至奇罗海口, 擒季犁父子,安南平, 因置交址布政司统其地。【译文】向南平定交趾。
《史略》记载:起初,安南的黎季犁杀了他的君主陈日焜并取而代之。
永乐元年(1403年),他上表请求主持国事,明成祖下诏封他的儿子陈苍为安南国王。
第二年,老挝送陈天平来朝见,明成祖责问黎季犁,黎季犁诡称让陈天平回国。
永乐四年(1406年),陈天平入境,被黎季犁在芹站杀害,同时杀害了使臣,于是明成祖派朱能等人进兵讨伐。
永乐五年(1407年),张辅等人到达交州,多次打败敌军,不久在富良江大破敌军,穷追不舍到奇罗海口,俘虏了黎季犁父子,安南平定,于是设置交趾布政司来管理这片土地。
六年交址贼简定等复叛,定寻自称上皇,推其党陈季扩为帝,国号越。复命辅等讨擒之。时定党陈季扩等犹出没海上,沐晟讨之未克。寻请降,诏授交址布政使司。 九年复命张辅进讨,破贼于月常江。 十年大破之于神投海口, 明年,破之于爱子江。 十三年擒季扩,悉平其党,交址复定。【译文】永乐六年(1408年),交址的贼人简定等人再次叛乱,简定自称上皇,推举他的党羽陈季扩为帝,国号越。
明成祖再次派张辅等人讨伐并俘虏了他们。当时简定的党羽陈季扩等人还在海上出没,沐晟讨伐他们但未能取胜。
不久陈季扩请求投降,明成祖下诏授予他交址布政使司的职位。
永乐九年(1411年),明成祖再次命张辅进兵讨伐,在月常江打败敌军。
永乐十年(1412年),明军在神投海口大破敌军,第二年(1413年),在爱子江打败敌军。
永乐十三年(1415年),明军俘虏了陈季扩,全部平定了他的党羽,交趾再次安定。
西藩哈密, 史略:永乐元年,虏酋安克帖木儿入贡,明年设哈密卫。 卫本汉之伊吾庐,唐之伊州也。唐衰,不属于中国,至是始内附。其地为西侥噤喉,自是制定:凡西域诸夷入贡,必哈密译其文,乃得发。又设沙州及赤斤蒙古、曲先等卫,与哈密相表里,以固西藩, 而甘肃益为境内矣。【译文】在西边安定哈密。
《史略》记载:永乐元年(1403年),哈密的首领安克帖木儿入朝进贡,第二年设立了哈密卫。
哈密卫原本是汉朝的伊吾庐,唐朝的伊州。
唐朝衰落之后,哈密不再属于中原地区,直到这时才归附明朝。
哈密地区是西域的要冲,于是明朝制定规定:凡是西域各国入朝进贡,必须经过哈密翻译他们的文书,才能发送。
明朝又在沙州以及赤斤蒙古、曲先等地设立卫所,与哈密互为表里,来巩固西域的防线,而甘肃也因此成为了明朝的境内。
东靖女真。 史略:永乐九年遣将将水军驾巨舰至混同江上,招集女真诸部落。于是女真悉境内附,置努儿干都司, 授其封爵,兼分置卫所城站,以授其部族。 又置马市于开元城, 俾贡马给值,赐赉以时,为辽东外蔽。【译文】在东边平定女真。
《史略》记载:永乐九年(1411年),明朝派遣将领率领水军驾驶巨舰到达混同江上,召集女真各部落。
于是女真全部归附明朝,明朝设置了努儿干都司,授予他们封爵,并分设卫所城站来管理他们的部族。
明朝又在开元城设置了马市,让他们进贡马匹并支付价值,按时赏赐他们,作为辽东的外围屏障。
建北京, 何氏曰:「成祖之建北京,何异成王之营洛邑?夫两都并建,自周以前未有也。汉、魏而降,五都四京,后先相袭,然近者相去数百里,远者亦不过千里。若悬隔三千里之外,踰江越淮,溯河浮济,而欲巡幸会同,岁时无失,此又必不得之数也。然则何以为善法成周?曰:金陵财赋所萃,幽陵士马所资,控西北以震迭河山,绥东南以供输京阙,此成祖继述之善,冠古烁今者也。或者曰漕河绝续,则咽喉可虑;关、陇遥阔,则肩背为虞;毋乃未考于驭边筹漕之初制乎?」【译文】建立北京城。
何氏说:“明成祖建立北京城,与周成王营建洛邑有什么不同呢?
两个都城同时建立,这在周朝以前是没有的。
汉朝、魏朝之后,五都四京,先后相袭,但近的相距数百里,远的也不过千里。
像北京这样悬隔三千里之外,跨越长江淮河,逆流黄河济水,却想巡游会合,岁岁年年不失误,这又是一定做不到的。
那么怎样才能效法成周的善政呢?
我认为金陵是财富聚集的地方,幽陵是兵士马匹的来源,控制西北可以震慑山河,安抚东南可以供应京城,这是明成祖继承发扬的善政,是超越古今的。”
有人说漕河断流,那么咽喉之地就令人担忧;
关陇遥远,那么肩背之地就让人担心;
这岂不是没有考察过驾驭边疆和筹划漕运的初衷吗?
端倪解析:第一次亲征漠北与斡难河之战:
永乐八年(1410年),朱棣亲率50万大军出北京德胜门,经过5个月的战斗,以明军的胜利而告结束。
第二次亲征漠北与忽兰忽失温之战:
永乐十二年,朱棣再次率军亲征漠北,军行至鸡鸣山时,阿鲁台已率部撤离兴和,避战北走。
明军因地形不熟,敌情不明,故寻战未成。于是朱棣决定以步骑兵2万,分5路进击依附阿鲁台的兀良哈部。
第三次亲征漠北与阔滦海、屈裂儿河之战:
永乐二十年三月十八日,鞑靼首领阿鲁台攻占兴和,明将都指挥王焕被杀。
二十日,朱棣再次率军亲征漠北,军行至鸡鸣山时,阿鲁台已率部撤离兴和,避战北走。
部将中有派兵追击之议,但朱棣认为不必操之过急,可待草青马肥时,经开平,过应昌,出其不意而破之。
第四次亲征漠北:万盈配资
在1418年,明成祖朱棣派出雷抡等将领,展开了这场历史上的第四次漠北征战。
在这场战争中,明军迅速穿越漠北的草原,突袭了北元的切脱哥尔村庄,直接打击了对方的将领和士兵,并入主了漠北地区。
第五次亲征漠北:
第五次漠北征战发生在1421年,这是明成祖朱棣统治时期征战漠北地区的最后一次军事行动。
在这次征战中,雷抡等将领在攻击了辉格尔之后,顺利入主了漠北地区,成功结束了本次战争。
朱棣起用张辅督师,发兵二十万与云南的沐晟协同,南征安南。
朱棣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平定了安南地区,“得府州四十八,县一百八十,户三百十二万”。
朱棣很高兴,于是在永乐五年设置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将此地纳入明朝的版图。
朱棣在靖难之役成功后,他需要一个熟悉且安全的地方来巩固自己的皇位。
北京是他的封地,也是他的大本营,他在这里有深厚的基础和人脉。
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北端,地理位置优越。从北京出发,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都更加方便。
而南京虽然地理环境优美,但是相对于北方和西部的地区,交通不便。
而且明朝初期,北元的残余势力仍然存在,对明朝构成威胁。
朱棣迁都北京,可以更好地防御北方的敌人,实现"天子守国门"的战略目标。
靖难之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藩王成功夺取中央政权的案例。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封宗室二十五人为藩王,驻守各地,拥有护卫军队,但无管治权。
北方边境九位藩王(如宁王军力较强)。
继承人朱标早逝后,皇太孙朱允炆(惠帝)继位,感到各叔父势力威胁,便开始削藩。
1398年,朱元璋去世,建文帝继位,发布遗诏令诸王留于封地。
燕王朱棣前来奔丧被命令返回,引发不满。
建文帝与齐泰、黄子澄商量削藩,齐泰认为应先削实力最强的燕王,但最后还是决定从有问题的亲王开始。
1398年,惠帝先废除周王,之后在1399年废除齐、湘、代、岷四王。
此举激化矛盾,燕王成了诸王之首。随后,惠帝与朱棣的斗争变得愈加激烈。
原文赏析:
太宗起自燕藩,举兵内向,战胜攻克,缵承大统。 史略:初,太祖大封诸王,秦、晋、燕、齐,地逾千里。又以北方边警,沿边诸王,俱得典兵征伐。太宗英武夙成,屡立战功。建文即位,朝野皆疑燕有异志。会来朝,卓敬密奏曰:「燕王智pj.dti6.cn/6xp62虑绝人,而北平者强干之地也,宜徙封南昌,以绝祸本。夫萌而未动者,机也;量时而为者,势也。势非至劲,莫能断;机非至明,莫能决。」不听。【译文】明太宗朱棣从燕地起兵,向内攻城略地,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终于承继了大明皇帝的统治。
《史略》记载:起初,太祖朱元璋分封了许多诸侯王,其中秦、晋、燕、齐四王的封地都超过千里。
又因为北方边境警报频传,朱元璋允许沿边各诸侯王都可以统领军队进行征讨。
明太宗朱棣英勇威武,早年就多次建立战功。
建文帝即位后,朝野上下都怀疑燕王有异志。
恰逢燕王入朝朝见建文帝,卓敬秘密上奏说:“燕王才智出众,无人能及,北平又是兵力强大的地方,应该将燕王改封到南昌,以断绝祸根。
有萌芽但未发动的是战机,衡量形势而行动的是攻势。攻势不强劲,就不能取胜;战机不明显,就不能决断。”
建文帝没有听从。
既还,遣张昺、谢贵等相继赴燕,防察日迫。建文元年,有诏逮燕官属。燕王遂定谋,杀昺、贵等,据北平,举兵略定通、蓟诸州邑。乃曰:「居庸者 北平之噤喉。必据此始可无北顾忧。」遂引兵趣居庸,拔之。又曰:「怀来未下, 居庸有必争之理。」复引兵袭破之,于是山后诸州镇多为燕有,永平、滦河皆降附。【译文】燕王朱棣回北平后,朝廷又派张昺、谢贵等人相继前往北平,对燕王进行严密的监视。
建文元年(1399年),朝廷下诏逮捕燕王的官属,燕王于是决定举兵反叛,杀了张昺、谢贵等人,占据北平,起兵攻占了通州、蓟州等州县。
燕王说:“居庸关是北平的咽喉要道,必须占据这个地方,才可以没有后顾之忧。”于是率兵直奔居庸关,攻占了它。
燕王又说:“怀来尚未攻下,居庸关就必然成为争夺的焦点。”
于是又率兵偷袭并攻占了怀来,此后山后许多州县都为燕王所有,永平、滦河等地也都投降了燕王。
朝廷遣耿炳文帅师屯真定,燕兵破其前锋于雄县, 又破别将于莫州, 进至真定,炳文迎战大败。诏遣李景隆代炳文,将大军驻河间。燕王以景隆易与,议北取大宁,诱景隆进攻北平乃还师扼之。会辽东兵攻永平,燕王驰救,辽兵遁走,遂谋北向。诸将曰:「大宁必道松亭关, 守备方严,恐难猝拔。」【译文】朝廷派耿炳文率兵驻扎真定(石家庄正定县),燕兵在雄县击败了耿炳文的前锋部队,又在莫州击败了耿炳文的别将,进而进兵到真定,耿炳文迎战大败。
朝廷下诏派李景隆代替耿炳文,率大军驻扎河间。
燕王认为李景隆容易对付,就商议向北攻取大宁,引诱李景隆进攻北平,然后自己回师夹击他。
适逢辽东兵进攻永平,燕王率兵急速回救,辽东兵撤走,燕王于是决定向北进军。
众将领说:“大宁必定要经过松亭关,那里防守严密,恐怕难以很快攻下。”
燕王乃从刘家口径趣大宁, 袭破之,松亭遂来归,因诱执宁王,尽拥大宁诸戍卒而南,燕兵益盛。李景隆方渡卢沟桥, 筑垒攻城不能克。燕王还至会州, 整军而南渡白河, 攻景隆营, 景隆大败,走德州。二年,燕兵取广昌,下蔚州, 进攻大同。会李景隆复聚兵北向,燕王引还,大破之于pj.dti6.cn/6x8tf白沟河。 遂乘胜南下,拔德州。攻济南,铁铉固守,力攻不克,乃还。【译文】燕王于是从刘家口直接奔袭大宁(内蒙古赤峰宁城县),攻占了它,松亭关守军也归降了燕王;
燕王又挟持了宁王朱权,集合了大宁的全部戍边士卒向南进发,燕军声势更加浩大。
李景隆刚渡过卢沟桥,构筑营垒攻城,没有攻下。
燕王回师到会州,整顿军队后南渡白河,进攻李景隆的营地,李景隆大败,逃往德州。
建文二年(1400年),燕军攻取了广昌,攻下蔚州,进攻大同。
适逢李景隆又聚集军队向北进军,燕王率兵回师,在白沟河大败李景隆。
于是乘胜南下,攻占了德州。
进攻济南,铁铉坚守济南,燕军全力攻城没有攻下,于是撤军。
铉等进复德州,诏盛庸将兵屯守,又分兵守定州、沧州以拒燕军。未几,燕王袭沧州,拔之。 寻至临清, 攻盛庸于东昌。 庸出战,大破燕军,追至真定,燕王还北平。 三年燕王驻保定,议所向。时盛庸复屯德州,平安等屯真定,吴杰屯定州。丘福以定州备弱,议先取之。王曰:「野战易以成功,攻城难于奏效。若屯师城下,庸等合势来援,胜负未可知也。今真定距德州二百余里, 我出其中,敌必迎战,先破一军,余自破胆矣。」遂南行。【译文】铁铉等率兵收复了德州,朝廷下诏盛庸率兵驻守德州,又分兵驻守定州、沧州来抗拒燕军。
不久,燕王袭击并攻占了沧州。接着进兵到临清,在东昌进攻盛庸。盛庸率兵出战,大败燕军,一直追击到真定,燕王只好返回北平。
建文三年(1401年),燕王驻军保定,商议进攻的方向。
当时盛庸又率兵屯驻德州,平安等屯驻真定,吴杰屯驻定州。
丘福认为定州守备薄弱,建议先攻取定州。
燕王说:“在野外作战容易成功,攻城却难以奏效。
如果我们的军队屯驻在城下,盛庸等人合兵一处前来增援,胜负就很难预料了。
现在真定距离德州二百多里,我军如果从中间穿插过去,敌人必定迎战,我军先击败他们一军,其余敌军就会丧胆了。”
于是率兵南下。
盛庸拒战于夹河, 败绩,走还德州。燕军西渡滹沱,败真定诸将于蒿城, 进次大名,略顺德、广平诸郡,皆下之。燕王以南兵萃德州,资粮所给,皆在徐、沛,遂遣轻师破济宁,掠谷亭、沙河、沛县 水陆粮运,军资器械,悉为煨烬,京师大震。德州军闻之,气益沮,庸遂谋南还。四年,燕兵破东阿、东平, 南至沛县,分军攻徐州及宿州。燕王南驻涡河, 平安引兵蹑其后。燕王设伏于淝河以待之,安大败, 徐、宿二州皆降于燕。【译文】盛庸在夹河迎战燕军,结果大败,逃回德州。
燕军西渡滹沱河,在蒿城打败了真定的各路军队,进而进驻大名,攻占了顺德、广平等各郡县。
燕王认为南方军队的粮草都集中在德州,如果截断他们的粮道,他们就不战自乱了;
于是派轻装部队偷袭济宁,掠夺了谷亭、沙河、沛县等地的水陆粮运,军队的物资器械都被付之一炬,京城大为震惊。
德州的军队听到这个消息,士气更加低落,盛庸于是谋划向南撤退。
建文四年(1402年),燕军攻破了东阿、东平,向南进至沛县,分兵进攻徐州和宿州。
燕王在涡河南岸扎营,平安率兵从后面追击燕军。
燕王在淝河设伏兵等待平安,结果平安大败,徐州、宿州两州都投降了燕王。
会何福败燕军于小河, 徐辉祖亦败燕军于齐眉山, 燕师小却。旋召辉祖还,何福势孤,移营灵壁,燕军攻拔之,遂入泗州渡淮下盱眙。 时诸将分屯凤阳、淮安,燕将或请先攻凤阳,或欲先取淮安。燕王曰:「二城兵多食足,攻之不易。今乘胜鼓行,扬州、仪真, 军弱备寡,可招而下。既得真、扬,淮安、凤阳人心自懈。我耀兵江上,聚舟渡江,京城震骇,必有内变,可计日而收效也。」【译文】适逢何福在小河击败了燕军,徐辉祖也在齐眉山击败了燕军,燕军稍稍退却。
不久朝廷召回徐辉祖,何福势单力孤,只好把营地移到灵璧,结果燕军攻占了灵璧,进而进入泗州,渡过淮河攻下了盱眙。
当时各将领分别屯兵凤阳、淮安,燕将有的建议先攻凤阳,有的想先取淮安。
燕王说:“凤阳、淮安两城兵力充足,粮食充裕,不容易攻下。
现在我们乘胜进军,扬州、仪真兵力薄弱,防守空虚,可以用招降的办法来夺取。
攻下真州、扬州后,淮安、凤阳的守军就会士气低落。
我们再在长江上炫耀武力,聚集舟船渡江,京城必然震惊,那时就会发生内变,我们就可以不战而胜了。”
遂趣天长 入扬州,江北诸州多来附。又克仪真,立营于高资港, 命将集舰于瓜洲, 镇江守将亦送款于燕。徐辉祖迎战于浦子口, 燕师不能胜。盛庸复战,大败,舟师悉降于燕。燕军济江,次龙潭, 进攻金川门, 守者以门献。建文出亡,燕王入京师即大位,内外悉定。【译文】于是燕军直奔天长,进入扬州,江北各州县大多投降了燕军。
燕军又攻下了仪真,在高资港扎营,命令将士集结战船于瓜洲,镇江守将也向燕军投降。
徐辉祖在浦子口迎战燕军,燕军没有能取胜。
盛庸又率兵迎战,结果大败,水师全部投降了燕军。燕军渡过长江,进驻龙潭,进攻金川门,守城的士兵献城投降。
建文帝出逃,燕王进入京城登上皇位,内外全部平定。
顾氏曰:「成祖以幽、蓟赳桓之旅,加江、淮脆弱之师,处既形便,势有地利。当时之事,不战而已知其为燕矣。虽然,南国君臣,亦未始不足有为也。合晋、秦之步骑,乘西山而入三关;萃江、海之舟航,扼天津而断午道, 一隅之燕,岂遂足以当天下之众?乃贤如方、卓诸君子,曾未闻以出奇制胜、选将训兵为先务。既已丧败日闻,犹汲汲焉取太祖制度而更张之,若不知问罪者已在户外也。吁!此实人事之不臧,论者概谓之天道,岂其然乎?」【译文】顾氏评论说:“成祖(朱棣)凭借幽州、蓟州那些勇猛的部队,加上江淮地区那些战斗力较弱的军队,占据有利地形,又拥有地势上的优势。
当时的情况,不用交战就已经知道胜利一定属于燕军了。
虽然这样,南方朝廷的君臣,也并非一开始就没有挽救危局的办法。
如果合晋、秦两地的步、骑兵,凭借西山的地势攻入三关;
又集中江、海地区的舟船,扼守天津来切断南北的通道,那么燕军这个偏居一隅的小国,难道就足以抵挡天下大军的进攻吗?
可惜像方孝孺、卓敬这样的贤明君子,却没有听说把出奇制胜、选将训兵作为首要任务。
等到已经一败涂地,才急急忙忙地改变太祖皇帝制定的法度,好像不知道问罪的人已经兵临城下了。
唉!这实在是人事处理不当造成的,评论家却总说是天意如此,难道真是这样吗?”
端倪解析:
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初五(8月6日),朱棣在北平(今北京)起兵反叛,发表了《靖难诏书》;
声称自己是太祖遗诏所指定的继承人,而侄子朱允炆是假借遗诏篡位的逆贼。
建文帝得知燕王起兵后,立即派遣征虏大将军、长兴侯耿炳文率领三十万大军前往镇压。
耿炳文是明太祖的老部下,曾经参与过多次对元朝和蒙古的战争,是明朝最有威望和经验的将领之一。
郑村坝之战后,朱棣乘胜追击,在白沟河畔又击败了从南京赶来支援的曹国公李景隆率领的十万大军。
白沟河之战后,朱棣收复了幽州,并返回北平整顿军队。
建文三年冬,朱棣决定直接率兵南下直扑南京,临江一决。
道衍亦支持不再与盛庸、平安等纠缠,直趋京师。
建文四年燕军攻入金陵,江山易主。靖难之役结束。
建文四年(洪武三十五年)六月十七日,朱棣登基即皇帝位,是为明太宗(后改成祖)。
朱棣能打赢靖难之役,
首先要归因于朱棣本人具备出色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手腕,深得士兵和官员的支持。
其次是建文帝在应对方式上存在很大问题,过于仁慈,说不要伤害他的叔叔,加上用兵失误,临阵换将等,使得朱棣有机会逆风翻盘。
朱棣在反叛过程中得到了许多藩王的支持,其中包括实力强大的宁王朱权,这也是朱棣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还有一点万盈配资,我认为比较关键的是朱元璋为巩固皇权大肆诛杀功臣,导致建文帝无良将可用,也是很重要的因素之一。
发布于:安徽省诚利和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